首页 > 文化频道 > 体育 > 正文
世界观天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2023-07-03 16:01:06 
  已有人浏览

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概述

一、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

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远远不及西方列强。自18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发起了一场工业革命,为经济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僵化,阻碍了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西方列强也在海外拥有广泛的殖民地,并在这些殖民地中建立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和贸易站点,这大大增强了其在东亚和全球的地缘政治优势。

二、政治制度和舆论环境的局限性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帝制一直是国家的核心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脱离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政治的实际需要,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挑战。

此外,当时的中国社会舆论环境也非常封闭,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这种局限性使得中国政府难以了解外部列强的真正意图,以及它们所掌握的新的军事技术和武器。

三、外交政策的失败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的地位自居,对外采取了一系列的封闭和自保政策。但是在外力的挤压和威胁下,中国政府不得不逐渐放松封闭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谈判以求得解决。

然而,由于外交政策的不力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且很多协定约束了中国的自主权,导致中国面临更大的危机。

四、内部政权腐败和反叛

在鸦片战争前,清朝官僚贵族享有巨大的特权和财富。这些官僚大多没有进取心和让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意愿,渗透到权力中心的贪污腐败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中心和决策层。同时,由于清朝政权对于内部叛乱不够理解和应对不力,导致了多次反叛,动摇了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安定。

因此,以上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发展和局限性,每次事件的成功与否都是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

那么为何英国对清朝了如指掌,清朝对英国却几乎一无所知呢?

要说清朝对英国几乎一无所知,大家可能觉得冤枉了清朝,毕竟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就曾经出使清朝,见过乾隆皇帝。再有就是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之前就曾经和英国人打过交道,对英国也有所了解,虎门销烟之后甚至在广州加固了炮台,按理来说对于英国清朝不应该显得无知,但是关键在于,清朝虽然知道有英国这么个玩意。

但是对于英国的具体情况却完全不了解,这背后有三条重要原因:

1. 傲慢狂妄

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古代的世界观十分诡异,首先是极端重视北方的游牧力量,整个清朝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于蒙古强权的打击,同时对内的农民起义或者传统的强臣骄兵等问题也有很好的处理,基本上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然而对于外部力量,尤其是海外则显得极端轻视。

毕竟在中国历史上来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是死于来自海上的侵略,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对于海外表现出很强的兴趣,虽然元朝曾经远征爪哇,但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穷兵黩武的表现,所以清朝根本不屑于了解英国人的情况。这种思维方式甚至到了鸦片战争被打的抱头鼠窜的时候还充分的体现出来,毕竟清朝最关心的问题是:“英国是否与回疆各部接壤”这类问题,还是以纯粹的陆权思维来看待。

2. 机构缺失

整个清廷对外的情报机构完全处于空白状态,这和邻国日本可完全不同,日本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对外的“兰学”(日本版西学东渐)和“风语者”带回来的各国信息从未中断。

相比之下,清朝居然完全闭目塞听,对于西方的科技文化即便有了解也没有一个机构专门去研究,当年康熙皇帝虽然学了西方的几何数学,但是自己学会就结束了,也没有进一步研究,可以说和日本相比,清朝闭关的更加“纯粹”,也更加愚蠢。

3. 判断失误

清朝对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分析判断可以说是极端错误,这一错误也和我国的古代军事理念直接相关。就“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而言,他虽然对英国有所了解,但是对英国发动战争的能力也存在估计不足和局限性,他认为:“英国志在通商,通商不必启衅”且英国远涉重洋开战“粮响军火安能持久?”以我国古代的军事思维来估计英国人。

然而相比之下,英国对于清朝的情报工作就显得非常具体强大了。

相比于清朝的无知,英国虽然已经是当时世界唯一一个工业强国,也是唯一一个海军超级大国(总吨位超过二三四名之和),但是对于清朝表现出了极大的情报重视,在搜集情报方面更是堪称跨时代的情报优势。

英国的情报来源十分广泛,当时各地的清人为英国提供了大量情报,比如英国在浙江的情报负责人郭士立就通过内奸陈秉均来收集情报,所谓“每日都有汉奸许多起,在夷人处报官兵信息,得受洋钱”,情报内容非常详细,包括清朝各地驻军的人数年龄姓名住址,还有清朝的明哨暗哨和炮台的编制配备等等。甚至连清朝士兵的具体姓名和体貌特征都有,可以说是非常的严谨。

同时,英国人还利用各地的传教士进行侦查,这些传教士们都充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聘间谍,对整个清廷的情报进行搜集,利用职务之便以救治病人为借口到处搜集情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关系网,对于清朝的调查极为深入和细致。

其三,当时英国的军舰也日常进入广州等地进行探查。1832年2月26日直到9月5日,英国军舰阿美士德号对于广州进行了深入军事侦查,回去的报告令人不寒而栗:“南澳是广东第二个海军根据地,一半位在广东,一半位于福建,它是总兵官或提督的住所。在他的指挥下,共有军队5237人,其中4078名属广东,1159名属福建。”

同时,胡夏米(舰长)提出“这个根据地的防御,据我们所见,共有七八只战船。从外形看来,它们类似小型的福建商船;从各方面看来,比我们在广州看到的战船要差得多。海湾入口处有炮台两座,较高的一处有炮八尊,较低的一处有炮六尊。海湾内部另有小炮台一座,上面并未架炮。”

相比于清朝对于英国火力的极度无知,这种情报堪称是“知己知彼”,清朝安能不败?

情报战悬殊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判断产生了天壤之别,英国意识到拥有庞大疆域的清朝其实是不堪一击,清朝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产生各种弱智判断,比如清朝两江总督豫堃上奏声称:

“(英国人)身体僵硬,双腿笔直。腿上穿着衣服,几乎无法自由伸曲。一旦跌倒,无法站起。对于陆地作战来讲,这是致命的”

然而事实上英国人陆战乃至于肉搏战都将清朝的八旗绿营军队彻底击垮。而且清朝错误的认为英国人不会沿着长江进入内地,结果再度被打脸,只能推脱说是内奸过多造成清军一败再败“所有各处失陷之由,皆系汉奸作为内应”。

可以说,清朝的战败早在战前情报战就已经决定了,而情报战的胜败因素,不仅值得我们深思,更值得我们警惕。

本文来源:贸易经济网 责任编辑:LY006
未特殊说明文章来源,均系文化频道原创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转载须注明"稿件来源:文化频道",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最新资讯
新闻热图
今日热点